思无邪 朋友圈说说 情感树洞|真妈妈胜过假朋友

情感树洞|真妈妈胜过假朋友

树洞提问:

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挺开放的母亲,和上初中的女儿关系也挺好,觉得她会和我说一些心里话,母女间也有共同话题。一直觉得自己是孩子的好朋友,让我没有想到的是,最近我偶然发现,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发不少QQ说说还有朋友圈,而我一条都没有看到过。那一刻真的挺受打击,原来在孩子那里和在我眼中,我们的关系并不一样。

我问她,为什么屏蔽我啊,对我信不过?平时在朋友圈里做什么?缺不缺点赞的人?可以考虑我啊?孩子只是笑。我虽然故作大方轻松,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的。

本期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(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):

为什么屏蔽我啊,对我信不过?平时在朋友圈里做什么?缺不缺点赞的人?可以考虑我啊?如果一个人这样问你,你会和他做朋友吗?

我不会。因为这滔滔不绝的问号,传递出的是边界感的缺失、控制欲和油腻。初中生笑而不语,真是很给面子了。

朋友的意义

很多父母都以自己是孩子的好朋友而骄傲,有些父母也确实做得很好——将孩子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,尊重孩子,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,与孩子坦诚交流,有共同的话题、爱好、日程,乃至形成默契——这都是朋友的意义。

但提问者显然已经偏离了这种意义:对孩子的正常行为进行夸大(关系并不一样),不接受孩子有其他社交与精神空间(挺受打击),又不能坦承自己的感受,继而进行情绪化的无效表达(四连问)。平等自由都没了,边界隐私也不让有,还说你们是朋友?

虚假角色只是自我陶醉

如果就此怀疑提问者和孩子做朋友的动机(比如占有、控制),也有些武断。但很多父母都沉迷于某种角色幻想中,认为孩子的好朋友等于成功父母,骄傲地到处宣扬。

殊不知,父母本身是远比朋友丰富的概念,除了前面提到的朋友的意义,父母更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创造者、保护者、教育者、资源提供者。孩子对父母的需求,比对朋友的更深刻。

真正负责、优秀的父母,不会为表面和孩子关系好洋洋自得,而是致力满足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,帮助孩子塑造自我、获得成就与快乐。

提问者如果做好了这些更实际的事,就会看到孩子积极成长的面貌,也不用窥探孩子的朋友圈了。

关键时刻已经来了

初中,是孩子自我意识和社会性急剧成长的时期,也是内在变化冲突密集的时期。父母要在这个时期给孩子有力的引导和支持,凭借的不是监控干涉,而是自身实力。

用自己的学习态度,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;

用自己的工作成就,引导孩子思考未来规划;

用自己的地位、阅历,打开孩子的视野;

用自己的社交圈,示范什么是良师益友;

用自己的经济条件,转化成更有力的资源支持……

提问者能做到这些吗?至少,提问者有自己的朋友吗?

这是孩子的关键时刻,也是父母再次成长的契机。理想的亲子关系,是一边充实自我,一边彼此支持,一边逐渐脱离。没有永远的朋友,但有真实、永恒的爱。

本站图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siwuxie.com.cn/pengyouquan/6102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