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无邪 句子迷 在古诗词中品读春节

在古诗词中品读春节

转自:邯郸日报

曾正伟

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春节不同于其他节日,它并非一两天,而是一个时段。春节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分别是除夕、元日和元宵节。围绕这三个时间节点,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,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讴歌除夕的诗词就如一杯清茶,浓淡适中而老少皆宜。唐代张说在《钦州守岁》中说:故岁今宵尽,新年明日来,骆宾王也在《西京守岁》写到:夜将寒色去,年共晓光新。两人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,所吟之句无不折射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。陆游的半盏屠苏犹未举,灯前小草写桃符和苏轼的儿童强不眠,相守夜喧哗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家人在除夕之夜的生活状态。清代孔尚任在《甲午元旦》写到:萧束白发不盈颠,守岁围炉竟废眠。剪烛催乾消夜酒,倾囊分遍买春钱。听烧爆竹童心在,看块桃符老兴偏。鼓角梅花添一部,五更欢笑拜新年。从诗中可以看出,作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。

吟诵元日的诗词如一壶老酒,醇香浓郁而沁人心脾。唐朝卢照邻《元日述怀》曰:筮仕无中秋,归耕有外臣。人歌小岁酒,花舞大唐春。草色迷三径,风光动四邻。愿得长如此,年年物候新。该诗以身边常见的风物做衬,描绘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春色。宋朝王安石的《元日》则将老百姓除旧布新、迎春接福的景象描绘到了极致,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对来年政治变革的期望。其诗曰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家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全诗笔调明快,节奏适中。读来朗朗上口,充满温暖,读后让人耳目一新,备受感染。

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如一锅高汤,佐料齐全而回味悠长。中国自古就有小年大十五之说。唐朝顾况的《上元夜忆长安》中说:云车龙阙下,火树凤楼前。张祜也在《正月十五夜灯》提到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二者形象地描绘了达官贵人欢度元宵的热闹景象;而宋代周邦彦的《解语花·风销绛蜡》箫鼓喧,人影参差,满路飘香麝和明代王磐的《古蟾宫·元宵》听元宵,往岁喧哗,歌也千家,舞也千家则突出了老百姓逛街赏灯的群众性娱乐活动。当然,最值得推崇的莫过于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和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,二者真可谓是神来之笔。

春节是一个集饮食、娱乐、文化和民俗于一体的传统节日。在古诗词寻找年味,我们不仅可以读出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况味和人文情怀,还可以领略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积淀。在古诗词中品读春节,总让人感慨万千,回味无穷!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本站图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siwuxie.com.cn/juzimi/3626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